2003年崇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21-04-09

  2003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迎接崇明大开发、大开放这一工作重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抓住机遇,奋发有为,使全县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又有新的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2003年,全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三次产业全面发展。虽然二季度因"非典"疫情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慢,但在各级政府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的有力措施下,下半年全县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经济总量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1997年以来首次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4.9亿元,增长3.0%,占全县增加值的比重为21.3%,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8.4亿元,增长17.0%,占全县增加值的比重40.5%,比上年增加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8亿元,增长12.7%,占全县增加值的比重38.2%,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 
  财税改革进一步深化,财税监管进一步加强,财政收入增长明显。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6.2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实现9.1亿元,比上年增长37.7%。随着新城建设的逐步展开,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上升,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国有经济投资7.1亿元,占59.2%;集体经济投资3.3亿元,占27.5%;三资企业投资0.7亿元,占5.8%;其他经济投资0.9亿元,占7.5% 
  农业 
  2003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36.5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16.4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种植业16.1亿元,下降3.9%;林业1.2亿元,增长22.0%;牧业5.8亿元,增长1.2%;渔业13.5亿元,增长14.8%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依托,增收为目的,发挥崇明的环境和资源优势,按照"农林结合、农牧结合、粮油结合、种养结合"的调整思路,进一步实施稳粮、扩渔、增林,进一步主攻林果花、河蟹、特色蔬菜、食草型畜禽、优质大米五大主导产业,进一步追求优质、高产、生态、效益,进一步突出科技、设施、信息与市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区域化、标准化、组织化,整体推进崇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着力建设生态经济强县。2003年全县种植"寒优湘晴"优质稻16.8万亩,比上年增1.2万亩,占全县水稻总面积的52.6%;河蟹产业不断发展,蟹种培育基地由原来300亩扩展到800亩,并新建河蟹亲本培育基地700亩,岛外养蟹面积增加到104.5万亩,比上年增长130.7%,生产成蟹达到6582吨,比上年增长56.6%;特色蔬菜和林果花也得到迅速发展;但白山羊、猪、禽、蛋、奶等主要农副产品上市量比上年略有下降。 
  2003年末,全县耕地面积为75.3万亩,比上年增0.4%。农机总动力为21.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4%。全年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3万吨,比上年下降9.7% 
  工业 
  全县工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努力调整产品结构,逐步实施企业向园区集中的战略,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使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9.9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8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全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003年全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亿元,比上年增长25.8% 
  重点骨干企业在全县工业经济中起中流砥柱的作用,其总量占据全县半壁江山。200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0.6亿元,占全县工业的50.8%;实现利润2.0亿元,占全县工业的47.2%"一业特强"不断发展壮大,2003年日用不锈钢和超市货架这两个行业的总产值已达到10.4亿元。 
  私营、个体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全年完成产值26.0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2.5%,比上年增加4.1个百分点。 
  建筑业 
  2003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0.5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建筑业增加值8.1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列入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房屋施工面积为5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5%;竣工面积21.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 
  金融业 
  金融业不断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各项业务日益扩大,存贷总额不断增加。200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55.0亿元,比年初增加29.4亿元;贷款余额102.7亿元,比年初增加28.4亿元,其中住房贷款10.8亿元,比年初略有减少。 
  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货源充沛、品种丰富,商业企业为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积极调整营销策略,市场销售平稳增长。2003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4.8亿元,增长4.8%;穿的商品零售额2.0亿元,增长4.2%;用的商品零售额6.9亿元,增长5.3%;烧的商品零售额0.5亿元,增长12.9%。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3.0亿元,比上年下降3.2% 
  外贸企业适应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口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2003年完成外贸出口拨交额17.9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工业品出口拨交额17.6亿元,增长3.7%;农副产品出口拨交额0.3亿元,增长2.1% 
  招商引资 
  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及各项政策的到位,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成效明显。2003年全县引进各类企业1463户,比上年增加566户;注册资金总额39.3亿元,累计实现税金8.4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7%62.5%。其中崇明工业园区和富盛开发区共引进注册企业527家,注册资金13.5亿元,实现税金5.9亿元;各乡镇经济小区全年引进企业764家,注册资金18.0亿元,实现税金2.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7.2%73.1%83.3% 
  2003年,新批三资企业26家,比上年增加6家,总投资1162万美元,合同外资63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51.8%45.9% 
  邮电通讯及交通运输业 
  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通信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2003年全县邮电业务收入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4.3万门。年末拥有电话用户20.5万户,比上年净增1万户。每百户住宅电话拥有量达81.9部,比上年增加3.9部。邮政业务仍保持较好水平,2003年进出函件679万件,进出特快专递7.5万件,发行各类报刊杂志1571万份。 
  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客运能力不断提高。2003年投资2700万元,完成了石洞口码头的改扩建工程;全年新投运4艘车客渡轮和4艘高速客轮,开通了南门至石洞口高速船航线。年末共有水运航线13条,申崇航线日航班共210个,南门港客船平均15分钟有一班船发出,车客渡侯船不超过40分钟,沪崇之间的车客往来更为快速、便捷。全年水运旅客759.9万人次,和上年相比持平;渡运车辆92.3万辆次,比上年增长19.9%2003年末有公交线路35条,线路长度4144.1公里,全年运送旅客2071.6万人次。 
  旅游业 
  2003年,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旅游岛这一主题,依托新闻媒体,扩大宣传力度,挖潜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形象。旅游业经历"非典"后全面复苏。2003年利用"第六届崇明森林旅游节"的有利时机,举办了具有特色的"第十届前卫金秋文化旅游节",推出了"瀛东捕鱼赛""绿华全国蟋蟀大赛""森林滑草大赛"等主题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游览。2003年接待游客72万人次,旅游直接营业收入1.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3%11%

二、社会事业

  科技 
  围绕崇明建设生态岛和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这一目标,有重点地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003年组织实施6个农业科技攻关项目、7个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项目;申报工业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项、申报并被批准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1个、5家企业申报为市高新技术企业。第四轮12个科技示范村(场)创建工作全面超额完成创建目标。结合上海科技节,加强科普的推广和宣传,通过知识竞赛、科普画廊、科普早市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普及和宣传科学知识。 
  教育 
  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总投资2亿元的寄宿制高中已开工建设;投资5926万元的东门中学主体工程竣工;投资990万元,扩建了三星中学、建设中学校舍,建造了新光中学综合楼。总投资1886万元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已完工投入使用。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2003年引进各类师资214人,全年举办5个研修班、8个学历培训班、90个职务培训班,培训师资4300多人次。九年制义务教育不断巩固,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到100%,高中阶段入学率也已达到98%以上。教育质量稳步提高,2003年全县小学毕业合格率96.0%,初中毕业一次性合格率为97.3%,高考本专科上线率达80%以上,其中本科上线率达到45.8%。年末中小学在校生6.4万人,共有教职工5553人。 
  文化、广电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2003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社区文化活动节",观众达25万多人次;开展了送文化下乡活动,组织文艺巡回演出170多场,观众超过23万人次,赠送书刊3500多册,展出摄影作品300多幅。全年采编图书11700册,接待读者20多万人次。全年共放映电影750场次,接待演出团体22个,书场演出3800场。一部分具有崇明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在全国、全市文化比赛中获奖,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生活基地落户崇明。 
  广播、电视和报纸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2003年崇明人民广播电台共播出2920小时,播出各类信息4000多条;崇明电视台共播出3679小时,播出新闻3000多条,《崇明报》共刊载各类信息3400多条。有线电视用户不断扩大,年末12个乡镇的终端用户达3.5万户。 
  卫生 
  医疗卫生事业又有新的发展,医疗卫生环境明显改善。总投资1.5亿元的县中心医院改造工程按时间节点推进,病房楼年内完成结构封顶,急诊大楼已竣工交付使用;投资332万元,对中兴镇和三星镇的病房楼进行扩建,使其成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得到巩固和加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工作水平明显提高。年末有各类卫生机构27个;拥有医院病床2600张。全年各医疗机构诊疗总次数115.6万人次,收治入院人数5.87万人次。 
  体育 
  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蓬勃开展。2003年成功举办了县第十三届运动会,共有4000余人次参加了各项比赛;首次举办了全国性体育比赛"瀛通杯全国公路自行车精英赛";举办了第8届全民健身节;组队参加了市第五届农运会。全年在市级各类竞赛中,获金牌22枚、银牌17枚、铜牌17枚;向市级运动队输送优秀运动员14名。中小学体锻及格率、良好率、优秀率持续上升。

三、人民生活

  人口 
  人口总量比上年继续减少,自然增长率已连续9年保持负增长。2003年底全岛户籍人口为63.5万人,比上年减少0.5万人,下降0.1%,人口出生率4.78‰,死亡率8.88‰,自然增长率-4.1‰。其中,县属人口60.6万人,比上年略有减少,人口出生率4.89‰,死亡率9.08‰,自然增长率-4.19‰ 
  劳动就业 
  2003年末,全县职工人数为3.5万人。其中企业单位职工1.7万人;事业单位职工1.5万人;机关、团体0.3万人。新增就业岗位作为一项实事项目,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了政府促进就业的三级责任体系,制定了推进劳务输出的政策措施,形成了促进就业的考核激励机制,就业渠道拓宽,工作成效显著。2003年全县实现新增就业13011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62.6%,其中新增岛外就业8784人;新增岛内就业4227人。就业培训的力度加大,全年培训8024人,完成培训计划的160.5%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得到加强,服务体系逐步完善。2003年末全县已有1734家单位11.2万名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和基本医疗保险;有11.2万名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投保率达95.0%;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达到72.9%。城镇低保实现应保尽保。2003年,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3万人次,补助金额2138万元;发放城镇特困居民粮油帮困卡3万张,补助金额84万元;补助"协保"对象37万人次,补助金额386万元。农村低保政策得到落实,全年享受低保待遇的户数为1.7万户,人数为3.4万人,补助金额达2137万元。农村小城镇社会保险工作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全年为150户农村贫困户翻建危房314间。筹集扶贫帮困资金276万元,对1.4万人(户)城乡困难群众实施春节一次性生活补助。社会福利水平进一步提高,改建、扩建敬老院4所,新建居家养老中心2个,年末全县有福利养老院29所,收养人员1552人,在14个乡镇全面开展了居家养老。 
  城乡居民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03年,全县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6279元,比上年增长12.1%;农村住户年人均纯收入5122元,比上年增长6.6%。居民储蓄总量持续上升,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00.0亿元,比年初增加18.8亿元,人均储蓄达15681元,比上年增加2399元。 
  住宅建设 
  随着新城建设的启动,房地产业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一批高标准的居民住宅小区相继开工建设。2003年,住宅建设完成投资额3.2亿元,住宅施工面积36.5万平方米,住宅竣工交付面积11.5万平方米。年内拆除危棚简屋1.3万平方米。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16.5平方米,与上年相比持平;农村家庭人均居住面积67.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8平方米。

四、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重点实事工程 
  重点实事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大部分项目已分期建设完成。崇明新城总体规划已获市政府批准,新城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完成,新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启动。总投资6亿元的明珠花苑30万平方米新城建设安置房已开工建设;投资3.8亿元的陈海公路东段已建成通车;投资9.1亿元的陈海公路中段145万方路基填土工程已全面完成;总投资8316万元崇西水闸主体工程通过验收;启动了工业园区二期和富盛开发区西扩工程,为落户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完成了南门垃圾堆场治理改造一期工程;维修市政道路5条;建设标准化和示范性老年活动室27个。 
  环境保护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新成绩。作为崇明生态建设的一个亮点,东滩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投资3.8亿元的环岛运河北线一期疏拓工程已全面完成,总投资5.4亿元的二、三期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全年疏拓完成县级河道3条,全长23.8公里,乡镇级河道115条,全长212公里;完成了陈海公路东段绿化和西段4期绿化;万亩苗木基地一期二批共765亩已进入养护期;沿海防护林年内完成绿化面积4016亩。2003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6.8%,比上年增3.2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有效投入力度不大;经济发展缺少新的增长点;社会就业压力依然较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扶贫帮困任务比较艰巨。 

  注:1、全县增加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和增长速度均按当年价格计算。 
     2、工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00422


上一篇:2002年崇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下一篇:2004年崇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