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崇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21-04-09

 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建设现代化生态岛的目标和要求,积极克服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全县经济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势头,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2006年,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三次产业保持协调发展,经济总量首次突破百亿元。据初步测算全年完成增加值108.3 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6.5亿元,比上年增长2.8 %,占全县增加值的比重为15.2%,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 %,占全县增加值的比重为47.5 %,比上年增加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占全县增加值的比重为37.3%,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财税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化,税收来源明显增加。2006年完成税收收入36.1亿元,比上年增长21.6%。财政监管得到加强,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6年完成财政收入34.0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其中:县级财政收入15.0亿元,比上年增长7.3 %。财政支出在支持经济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9.3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用于企业挖潜改造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3%;用于基本建设2.6亿元,比上年增长122.4%;用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救济2.4亿元,比上年增长36.1%
  固定资产投资
  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岛区总目标,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不断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创历史新高。2006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6 亿元,比上年增长25.1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5.7亿元,比上年增长37.1 %;更新改造投资2.0亿元,比上年增长8.9 %;房地产投资9.7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农村集体投资7.2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农业
  2006年,全县农业生产以现代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县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为77.2万亩,同比增长0.5%,总产实现32万吨,同比增长4.2%,完成7.9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成7000亩规模优质有机大米示范基地,以寒优相晴为主的优质稻米种植面积达38万亩;蔬菜及其特色经济作物总产值为13.5亿元,同比增长2.3%,播种面积达到57万亩,总产量为115万吨,同比增长2.7%。林业重点推进四旁绿化,继续发展规模化经济林,新增林带面积4.9万亩,其中公益林4.3万亩,经济林0.6万亩。畜牧业方面控制生猪、鸡蛋生产,发展奶牛、特种家禽生产,2006年全县生猪出栏27.5万头,同比增5.8%,;白山羊出栏24万头,同比增5.4%;家禽出栏570万羽,同比增4.8%;鲜蛋总产1530万公斤,同比增1.5%;鲜奶总产1400万公斤,同比增12.2%。渔业方面做强河蟹产业,稳定常规养殖业,2006年渔业总产量为7.7万吨,同比增2.0%。河蟹养殖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岛外养蟹90万亩,三岛养蟹10万亩。生产河蟹1.2万吨;其他特色水产品养殖面积为1.5万亩,贝类5000亩,产量达到2000多吨。
  2006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44.9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种植业22.2亿元,增长2.3%;林业1.1亿元, 增长19.0%;牧业5.7亿元,增长3.3%;渔业15.0亿元, 增长1.5%;农业服务业0.9亿元, 增长2.4%。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51457公顷,粮食总产量达317427吨。
  工业
  工业企业产品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长兴海洋装备岛建设有力推进,工业生产呈现持续、稳定增长,生产总量达历史最高水平。200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9 %;产销率达99.8%。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继续提高。2006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全年完成利润总额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全县工业中占主导地位,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0.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3.9 %。和三岛功能定位相匹配的重点支柱行业增长幅度明显,通用设备、金属制品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这三大行业的产值达61.6亿元,比上年增长26.7%一业特强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日用不锈钢和商业设备制造业全年完成产值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建筑业
  建筑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2006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8 %;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列入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房屋施工面积为9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6%;竣工面积39.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3%
  金融业
  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银行存贷总额继续增加。200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0.3亿元,比年初增加36.8亿元;贷款余额145.3亿元,比年初增加23.2亿元。
  内外贸易
  商业设施不断完善,和谐建材市场瀛南轻纺城苏宁电器等专业市场相继开张营业,县内商品市场供应品种丰富,销售更趋活跃。2006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穿的商品零售额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用的商品零售额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烧的商品零售额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 %;集市贸易成交额4.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外贸企业以重点产品为龙头,努力提高出口能力。2006年完成外贸出口拨交额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工业品出口拨交额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农副产品出口拨交额0.3亿元,比上年下降23.9 %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2006年全县引进各类企业2612户,比上年增加1098户;注册资金总额56.1亿元,比上年增长35.6%;累计完成税金24.0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其中崇明工业园区和富盛开发区共引进注册企业556家,注册资金16.1亿元,完成税金10.5亿元;各乡镇、委局经济小区引进企业2056家,注册资金40.0亿元,完成税金13.5亿元。
  2006年,新批准三资企业30家,比上年增加6家;项目总投资207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0.3%;合同外资158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2.3 %;实际利用外资102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3 %
  邮电通讯及交通运输业
  通信条件不断改善,邮政业务保持一定水平。2006年全县邮电业务收入2.3亿元。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6.7万门。年末拥有电话用户23.1万户,比上年净增0.4万户。每百户住宅电话拥有量达69.3部。邮政业务平稳发展, 2006年末共有邮政所40个,全年进出函件687万件,进出包件15万件,进出特快专递15万件,发行各类报刊杂志1499万份。
  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信息资源利用得到加强,围绕加快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政府外网建设。在完成乡镇、委局共64个单位接入外网实现与市外网联通的同时,选择8个单位进行政务外网试点工作。政府网站建设不断深化,上海崇明政府门户网站第三次改版后顺利开通,每月页访问量达80多万人次,网站文字信息量达3200多万字。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不断充实、完善,便民服务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建立长效机制,稳步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全年共采集社会保障卡信息10788人次,发放社会保障卡8644张。
  交通投入增加,客运能力增强。2006年总投资2135万元建成了大众水陆换乘中心,投资2580 万元建造了1艘高速轮和1艘公务轮,新增客位288个,沪崇之间的车客来往更加快速、便捷。年末水运航线18条,全年水运旅客1215万人次;渡运车辆142万辆次。2006年陆上公交新增客车15辆,更新客车30辆,年末共有公交线路30条,线路长度907.1公里,全年运送旅客2247万人次。
  旅游业
  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态休闲旅游初具规模。崇明农业旅游发展规划初稿已出台。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已着手编制。崇明西沙湿地生态修复实验基地引鸟工程已启动。旅游节庆活动有了新的突破。2006年精心组织了崇明森林旅游节开幕式和大型水上焰火晚会,成功举办了崇明桑果节森林百花展崇明荷花节长兴岛柑桔节横沙岛秋之韵第四届全国蟋蟀大赛渔家欢乐节环岛驾车自助游等主题活动,使崇明旅游市场亮点不断,打响了崇明旅游品牌,岛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逐年增加。2006年接待游客8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4%;完成营业收入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二、社会事业

  科技
  科教兴县战略继续得到推进实施,按照《崇明生态岛建设科技支撑实施方案》,启动实施崇明生态岛区承载力与生态安全预警34个科技研究项目。崇明生态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2006年组织申报和确定国家、市、县级科技项目共9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市级项目18项;县级项目67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有了新发展,全年已申请各项专利326项。科普工作又上新台阶,组织开展了上海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技下乡和科普讲座等各项活动,普及了科学知识,提高了农民科技致富能力。
  教育
  教育投入逐年增加,综合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教学质量有了新的提高。2006年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达6.3亿元,比上年增长36.9%。总投资5510万元的明珠花园小学完成主体结构;总投资1532万元的崇明中学新疆班项目建成使用;投资786万新建和扩建了培成学校和西门小学项目。第一所全日制大学上海商学院崇明校区正式开学。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2006年引进各类教育人才298名,全年举办了8个本科学历培训班、5个硕士研修班、28个教师职务培训班。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2006年小学毕业生合格率超过97.0%;初中毕业考试一次性合格率为92.6%;高中阶段入学率在98.5%以上;高考上线率为83.7%,其中本科上线率达47.3%
  文化、广电
  文化事业取得新成绩,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为海岛人民提供了精神食粮。2006年成功举办了第九届文化艺术节江海风韵文艺汇演、海岛青年歌手大赛海峡两岸三地艺术作品展黄丕谟从艺60年作品展第二届灶花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周周演广场文艺演出达1000余场次,同时组织实施送文化下乡百、千、万工程,全年文艺演出850场次,观众达450万人次;千场电影下农村,观众超过115万人次;万册图书送乡镇,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广播、电视、报纸三大媒体围绕崇明生态岛区建设目标、三岛功能定位实践活动宣传、新郊区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重点,充分发挥媒体的导向和宣传作用。2006年崇明人民广播电台共播出3376.2小时,播出新闻4380条;崇明电视台共播出3946.4小时,播出新闻2593条。有线电视家家通工程逐步推进,全年新增有线电视终端用户5142户,年末终端用户达6.4万户。
  卫生
  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得到加强。总投资2.3亿元的县中心医院改造全部完成;总投资4543万元完成了传染病医院迁建工程;投资3069万元建成了城桥卫生院;投资3842万元对堡镇、庙镇、陈家镇、建设、港西等乡镇卫生院进行改扩建。分布于10个乡镇的30个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2006年农村合作医疗对象达到全覆盖,人均筹资费用220元,比上年增加50元,大病和门诊报销比例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06年末全县有各类卫生机构28个;拥有医院病床3254张。各医疗机构全年完成诊疗次数151.5万人次;收治入院人数7.2万人次。
  体育
  成功举办各项体育赛事,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2006年成功举办了环崇明岛国际公路自行车冠军赛,举办了第45烈士杯篮球赛,组织开展了中小学乒乓球赛、中小学田径比赛,组队参加了上海市第十三届运动会,获1379铜的好成绩。组织举办了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节活动,完成47个健身苑点建设,配置运动器材235件,完成2个社区公共运动场和8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
  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设施逐步完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2006年末有县属自来水厂4家,年供水量1756.3万吨,管线长度151.1公里。全年发电量13.8亿千瓦时,售电总量达14.9亿千瓦时,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7亿千瓦时。年末有液化气用户21.5万户,年销售量69.0万瓶;有管道液化气用户1.9万户,年售气量达230万立方米。

  三、人民生活

  人口与计生
  户籍人口略有减少,外来人口明显增加。2006年底三岛户籍人口为69.98万人,比上年减少1408人,人口出生率5.93‰,死亡率8.33‰,自然增长率-2.4‰,已连续12年呈负增长态势。外来流动人口11.1万人,比上年增加2.8万人。
  计划生育政策不断完善,为育龄群众免费提供计生技术服务,低生育率水平继续保持稳定。2006年符合计划生育奖励与补助条件的对象共7483人,发放金额1810多万元。全县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达99.9%,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率达90.9%
  劳动就业
  完善就业保障政策,落实就业保障工作责任制,提高城乡就业水平。2006年末,全县城镇职工人数为3.1万人。其中企业单位职工1.4万人;事业单位职工1.4万人;机关、团体0.3万人。切实加强对万人、千人、百人就业项目的管理,促进困难群体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2006年新增就业岗位12681个,完成年度目标的126.8%,其中新增岛外就业6341人;新增岛内就业6340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控制在8200人的指标以内。职业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2006年实施各类培训1.3万人,超额完成年计划6000人的目标任务,为1.5万就业困难人员建立个人职业培训补贴帐户。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民生基础保障工作得到落实。2006年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参加农村养老保险达21.2万人,农村养老保险投保率达94%。城乡居民低保继续实现应保尽保。2006年,实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3.6万人次,保障金额2523万元;补助协保对象2万人次,补助金额261万元;发放粮油帮困卡3.3万张,折合金额130万元;实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万人,保障金额2485万元;全年新增小城镇社会保险参保人数1.1万人;外来人员综合保险参保人数3.4万人。老年农民养老金补贴制度继续实行,2006年全县有8.1万名65岁以上老年农民享受养老金,发放金额7282万元。全年投资1868万元,对11个养老机构实施改扩建工程,新增养老床位908张。年末全县共有福利养老院38所,收养人员2284人。稳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全年新增居家养老服务员508名,增加养老服务对象1523名。
  城乡居民收入
  年内随着各项富民和惠民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新的提高。2006年,全县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3212元,比上年增长15.9%;农村住户年人均纯收入6786元,比上年增长9.7 %。居民储蓄总量不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71.9亿元,比年初增加21.7亿元,人均储蓄达24546元,比上年增加2013元。
  住宅建设
  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妥善安排动拆迁商品房建设,住宅建设规模保持一定水平。2006年,住宅建设完成投资额9.9亿元,比上年增长24.9%;住宅施工面积71.8万平方米,住宅竣工交付面积30.0万平方米。完成了天赐景城、金月湾家园、怡祥居西苑、江南清水苑、大华凤凰佳苑等商品房建设,两个80万商品房建设在6个乡镇已大面积展开。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20.3平方米;农村家庭人均居住面积67.6平方米。

  四、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乡建设
  在《崇明三岛联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 20项专业规划相继编制完成并获批准。按时完成上海长江隧桥各项前期配套工程,确保整体工程顺利推进。崇明新城和陈家镇试点城镇建设进入形态开发阶段。总投资1.3亿元的县总工会大楼建成并将投入使用。总投资6191万元完成了西门路二期、东引路、湄洲路市政道路建设。总投资1.7亿元完成了体育路、石岛路、新港路、达山路和东门路二期主体工程。投资近亿元的鼓浪屿路基础工程已完成。开工建设乔松路、风丰东路、裕安大道一期等道路工程。投资2亿元启动建设陈家镇220KV变电站。建设崇明风力发电二期工程。
  实事项目
  县政府确定的2006年实事项目共有22个单项,除公共消防站因长江隧桥建设,需重新选址外,其余21个单项全部完成。全年新建商品住宅竣工面积30万平方米;完成平改坡18万平方米;完成了8个乡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建设;建设乡村公路647公里;完成了10座县级大河危桥改造;新增就业岗位12681个;为1.5万就业困难人员建立个人职业培训补贴帐户;完成3500名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任务;建设社区公共活动场所2个;新增养老床位908张;疏浚八效港和新建港;在12万亩基本农田推广使用有机肥1.9万吨;完成四家菜市场标准化建设;新建一个标准化医疗急救分站、完成传染病医院建设、长兴卫生院扩建和30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建成残疾人康复活动中心,为225名重残无业人员提供养护服务;完成2万个危险化学品气瓶的电子标签标识。
  环境保护
  2006年是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第三轮的起始年,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全年环保投入占增加值的比重达8%。总投资2.1亿元的城桥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基本建成。总投资1.1亿元的崇明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一期也已建成。总投资2.7亿元,开工建设长兴、陈家镇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总投资1.1亿元建设长兴、横沙二岛一期给水工程。启动建设长兴岛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一期工程。投资348万元建设长兴、横沙两岛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系统,实现了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的全覆盖。加快推进24个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依法加强对重污染企业的监管,开展生态环境监察,建设223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投资4500万元开工改建庙港、跃进水闸,县级河道和乡镇、村级沟河得到整治,开工建设庙港和北横运河防坍工程,开展老滧河、堡镇港和新城老南横运河的综合整治工程。造林绿化又有新的发展。2006年末全县岛域森林覆盖率达到17.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依靠投资带动比较明显;节能降耗压力较重;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社会发展中的群体性矛盾仍有发生。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配合,努力加以解决。

 

崇明县统计局
2007 1 28


上一篇:2005年崇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下一篇:2007年崇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